没有合同的情况下,要如何拿到工伤赔偿?


在没有合同的情况下想要拿到工伤赔偿,需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收集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只有确定了劳动关系,后续的工伤认定等流程才能顺利进行。可以收集的证据包括工资支付凭证(如银行工资流水明细,能显示单位发放工资的记录)、工作证(如果单位发放了用于证明员工身份的证件)、考勤记录(例如打卡记录、签到表等)、同事的证言(同事可以证明你在该单位工作的事实)等。 其次,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一般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会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认定申请的相关规定。 然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最后,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如果能协商一致,按照协商结果获得赔偿。若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单位没有给员工购买工伤保险,那么所有的工伤赔偿费用都应由单位承担。若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相关法律依据有《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以及《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用人单位责任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