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串通签订的租赁假合同?


判定串通签订的租赁假合同,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判定的方法和依据。 首先是当事人的行为动机和目的。串通签订租赁假合同的当事人,往往具有非法的目的,比如为了逃避债务、骗取贷款、获取拆迁补偿等。如果发现合同当事人有这样的动机,那么这份合同就很可能是假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这意味着,如果签订合同的双方并非真心想要履行租赁合同,而是为了其他非法目的,那么这个合同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其次是合同的签订过程。正常的租赁合同签订,双方会进行充分的协商,对租赁的标的物、租金、租赁期限等重要条款进行明确约定。而串通签订的假合同,签订过程可能会存在异常。比如,合同的签订非常仓促,双方没有进行必要的协商;或者合同条款明显不符合常理,如租金过低或过高,租赁期限过长或过短等。另外,如果合同的签订存在胁迫、欺诈等情形,也可能是假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再者是合同的履行情况。如果合同签订后,双方并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实际履行,或者履行行为与合同约定明显不符,那么也可以作为判定假合同的依据。例如,虽然签订了租赁合同,但承租人并没有实际使用租赁物,或者出租人没有按照约定交付租赁物等。 最后是相关证据的收集。在判定串通租赁假合同时,证据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收集与合同签订和履行有关的各种证据,如合同文本、聊天记录、转账记录、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证明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和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