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划拨地转出让地怎样缴费?


在我国,商品房划拨地转出让地的缴费问题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和操作流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要明白划拨土地和出让土地的概念。划拨土地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而出让土地则是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关于缴费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一般来说,土地出让金的计算方式有多种。常见的一种是按照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一定比例计算。比如当地政府规定按照基准地价的40% - 60%来收取土地出让金。举例,如果该地块的基准地价经过评估确定为每平方米1000元,土地面积是100平方米,按照50%的比例计算,那么土地出让金就是1000×100×50% = 50000元。 此外,还有可能根据标定地价来计算。标定地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能代表不同区位、不同用途地价水平的标志性宗地的价格。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比例,各地政府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缴费的流程通常是,首先要向当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相关的材料,如房产证、土地证、身份证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对申请进行审核,包括对土地的权属、面积、用途等进行核实。审核通过后,会委托专业的评估机构对土地进行评估,确定土地出让金的数额。最后,申请人按照确定的数额向指定的银行缴纳土地出让金,并领取缴费凭证。之后,再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土地性质变更手续,换取新的土地证。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对于商品房划拨地转出让地的缴费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办理相关手续之前,建议您详细咨询当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了解具体的要求和流程,以确保顺利完成土地性质的变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