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有哪些?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是一个涵盖多方面、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重要的人力资源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它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处理等内容。例如,该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则聚焦于劳动合同方面,它明确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规则。比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提供了途径和方法。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该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 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此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它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