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是否以司法鉴定为准?
我有个民事纠纷案子在法院审理,现在涉及到一些专业问题做了司法鉴定。我不太清楚,法院最后判决的时候是不是就完全按照司法鉴定的结果来判呢?心里没底,想了解下司法鉴定在法院判决里到底占多大分量。
展开


在法律程序中,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它能够为案件的审理提供专业的、科学的依据,帮助法官更好地理解和判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比如伤残等级鉴定、笔迹鉴定、医疗事故鉴定等。然而,法院判决并不完全是以司法鉴定为准。 从法律依据上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司法鉴定意见属于证据的一种,既然是证据,就需要经过法定的质证和审查程序。也就是说,司法鉴定意见并不具有天然的证明力,法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审查。 法官在审查司法鉴定意见时,会考虑多个方面。首先,会审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资质,如果鉴定机构不具备相应的鉴定资格或者鉴定人员违反回避规定等,那么该鉴定意见的证明力就会受到质疑。其次,会审查鉴定的程序是否合法,包括鉴定材料的收集、保管、送检等环节是否符合规定。再者,会审查鉴定所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除了司法鉴定意见,法院还会综合考虑其他证据。一个案件中可能存在多种证据,如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法官需要对所有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根据证据之间的关联性、证明力大小等,来认定案件事实。只有在全面审查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法官才能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所以,司法鉴定只是法院判决时参考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依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