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毕业入职被交五险一金合法吗?


在探讨未毕业入职被交五险一金是否合法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分别了解一下五险一金的概念。“五险”指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给予帮助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一金”则是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等。 对于未毕业的学生来说,其身份主要还是学生,一般情况下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并非劳动关系,而是实习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未毕业学生通常无法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也就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劳动关系。 从五险一金的缴纳条件来看,缴纳五险一金是以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的。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这里的“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所以理论上,未毕业学生由于未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没有义务为其缴纳五险一金。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区和企业可能会为未毕业入职的学生缴纳五险一金。这种情况可能是企业为了吸引人才或者出于对学生的福利考虑。但严格来讲,这种做法可能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未毕业学生的身份特殊,其档案关系一般还在学校,并不具备缴纳五险一金的完整条件。 如果未毕业学生被缴纳了五险一金,可能会对其之后的身份认定产生影响。比如,在一些地区,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认定与是否缴纳过社保有关。如果在未毕业时就缴纳了五险一金,可能会导致失去应届毕业生身份,从而影响到一些只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落户政策等。所以,未毕业入职被交五险一金虽然在现实中有发生,但从法律角度和身份认定等方面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