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协议私了有效吗


工伤赔偿协议私了一般是有效的,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会导致无效。 首先来说有效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也就是说如果工伤赔偿私了协议是双方在平等自愿、充分了解自身权益和责任基础上,并且内容不违法违规和违背公序良俗签订的,那么协议通常有效。 接着讲讲无效情况,第一,在未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之前,就对是否认定工伤和劳动能力等级做出协议的。比如,员工受伤后,还没经过相关部门确定是不是工伤以及伤残程度,就和单位签了赔偿协议,这种协议可能无效。第二,存在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甚至是在用人单位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比如单位利用员工不懂法律,以威胁不发工资等手段让员工签了远低于法定赔偿标准的协议,这就是无效的。第三,违反了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事故的管理制度,而且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例如单位为了逃避责任,和员工签协议,看似合理,实际是在规避法律规定的赔偿义务,这种协议也是无效的。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五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前款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相关概念: 显失公平: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情形。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