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需要哪些证据?


在劳动仲裁中,证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您证明自己的主张,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劳动仲裁中常见且重要的证据类型。 首先是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劳动合同是最直接的证据,它明确了您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也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这些凭证。 其次是关于劳动报酬的证据。工资条是记录您工资收入的重要凭证,上面通常会显示基本工资、奖金、加班工资等各项收入。银行工资流水则更加客观地反映了您实际收到的工资数额。如果涉及加班工资,加班审批单、考勤记录等可以证明您加班的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因此,这些证据可以帮助您主张应得的劳动报酬。 再者是涉及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证据。考勤记录能够证明您的实际工作时间,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加班时间等。请假条、休假申请审批记录等可以证明您的休息休假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这一规定,这些证据可以帮助您维护自己的休息休假权益。 另外,涉及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的证据也很重要。例如,工作环境的照片、视频,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记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履行这一义务,这些证据可以帮助您要求用人单位改善劳动条件。 最后,如果涉及解除劳动关系的争议,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离职证明等是重要的证据。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否则可能构成违法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因此,这些证据可以帮助您判断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是否合法,并主张相应的赔偿。 总之,在劳动仲裁中,您应尽可能收集全面、有效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同时,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确保其能够被仲裁机构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