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制度有哪些最新规定?


请假制度是劳动关系中关于劳动者请假的相关规则,它涉及到劳动者的休息权益和用人单位的正常管理秩序。不同类型的请假在法律上有不同的规定。 首先是法定节假日请假。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如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这是国家规定的法定休息日,劳动者无需请假即可休息。如果用人单位需要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其次是年休假。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再者是病假。根据原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例如,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在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并且要按照规定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另外还有婚假、产假、丧假等。婚假方面,目前大部分地区按照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执行,一般在3天到30天不等。产假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丧假通常为1 - 3天,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请假流程和审批制度,但这些制度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请假问题上发生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