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拨土地卖房需要交多少税?


在我国,划拨土地上的房屋进行买卖时涉及多种税费,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土地出让金。因为划拨土地是国家无偿提供给使用者的,当房屋买卖时,需要将土地性质从划拨转变为出让,这时就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一般来说,土地出让金的计算方式为:土地出让金 = 标定地价 × 出让土地面积 × 出让年期修正系数 × 出让用途修正系数。不同地区的标定地价有所不同,具体金额要以当地规定为准。 其次是增值税。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相关规定,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额缴纳增值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这里的住房包括划拨土地上的房屋。 再者是个人所得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财产转让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转让划拨土地房屋时,如果能提供房屋原值凭证,以转让收入减除房屋原值、转让住房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有关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20%;若不能提供房屋原值凭证,一般按住房转让收入的1% - 3%核定征收。 还有契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契税的计税依据为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确定的成交价格。具体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税率幅度内提出,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此外,可能还会涉及印花税等其他税费,不过印花税等通常金额相对较小。总之,划拨土地卖房具体的交税金额要根据房屋情况、当地政策等多种因素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