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完之后下一步该做什么?


工伤认定完成后,通常有以下几个重要步骤: 首先,考虑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就是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简单来说,就是看看因为工伤,你的劳动能力受到了多大影响,生活能不能自理。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比如骨折后恢复得差不多了,但可能影响到肢体活动,就需要做这个鉴定。 其次,了解可申请的工伤赔偿项目及标准。赔偿项目有医疗费、残疾赔偿金、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这方面要参考当地的法律法规来确定具体标准。比如不同地区对于误工费的计算方式可能不同。 然后,搜集相关材料。要把和治疗工伤有关的医疗文件都收集起来,像医疗记录、诊断报告、手术记录、药品费用清单等,这些在申请赔偿时非常关键。 接着,填写工伤索赔申请表并附上证明材料。按照当地工伤保险机构的要求认真填写申请表,再把准备好的材料一起交上去,提交申请时要注意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限。 最后,等待审核结果。审核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要有耐心。如果工伤保险机构否定了索赔申请,你有权利提出异议并请求重新审核;要是申请批准了,就按指示领取赔偿款。 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保存好所有与工伤相关的证据,像医疗费用票据、工资条、劳动合同等,同时留意工伤待遇申请的时效,别错过时间。要是和用人单位在赔偿上协商不好,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相关概念: 劳动能力鉴定: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确定工伤职工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结果影响赔偿数额。 工伤赔偿项目:包含医疗费、残疾赔偿金、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不同项目有不同计算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