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劳动合同后员工违约怎么办?


当签了劳动合同后员工违约,处理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首先,法律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情形只有两种。一种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如果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且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这就好比公司花钱送你去学习一项专业技能,并约定你学成后要为公司服务几年,要是你没服务满就走了,就得按约定赔偿。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 另一种情况是,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若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比如你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接触到了公司的核心机密,公司和你约定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不能去竞争对手公司工作,要是你违反了这个约定,就要支付违约金。这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除了上述这两种法定情形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也就是说,在其他一般情况下,公司不能随意要求员工支付违约金。 如果员工违约,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追究职工的违约责任。若双方协商不成,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相关法律依据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相关概念: 服务期: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者因获得用人单位给予的特殊待遇而应当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期限。 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和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对本单位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