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律禁止溯及既往,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的行为?
我不太理解法律上这个规定,禁止溯及既往好理解,就是不能用新法律管以前的事儿。但为啥不禁止有利于被告的行为的溯及既往呢?我想知道这里面有啥法律道理,这种规定是出于啥考虑呀?
展开


在法律领域,“禁止溯及既往,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的行为”是一项重要的原则。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禁止溯及既往”是指法律不能对其生效前发生的行为和事件适用,通俗来讲,就是新制定的法律不能回过头去管以前发生的事儿。这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合理预期和法律的稳定性。公民是根据现行有效的法律来安排自己的行为和生活的,如果新法律可以随意追溯过去的行为,那么人们就无法确定自己行为的合法性,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受到怎样的评价和后果,这会让社会秩序变得混乱。《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而“不禁止有利于被告的行为”则是一种特殊情况。当适用新的法律对被告更有利时,是可以溯及既往的。这主要是基于人道主义和公平正义的考虑。法律的目的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也要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如果新的法律规定对被告的处罚更轻或者免除了被告的责任,此时允许法律溯及既往,让被告适用更有利的法律,能够体现法律的公正性和对人权的保障。例如,在刑法领域,如果犯罪行为发生时适用的旧法量刑较重,而在审判时新的刑法规定量刑较轻,那么就应该适用新的刑法来对被告进行处罚。这也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即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不合理的侵犯。 总之,“禁止溯及既往,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的行为”这一原则在法律实践中平衡了法律的稳定性、公民的合理预期以及公平正义的要求。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