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老板不给赔偿该怎么进行仲裁?


当遭遇工伤老板不给赔偿需要进行仲裁时,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相关要点。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就好比一场“小官司”,由专门的仲裁机构来评判员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判断老板是否应该给您赔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所以,工伤后老板不给赔偿,您要在规定时间内申请仲裁。 第一步是确认劳动关系。这很重要,因为只有确定您和老板所在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仲裁机构才会受理您的案件。一般劳动合同就是证明劳动关系的直接证据。要是没有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也能作为证据。比如,银行的工资流水单显示老板所在单位给您发工资,这就可以证明劳动关系。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等凭证。 第二步是申请工伤认定。您需要向当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工伤认定申请表要详细写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您受伤害的程度等情况。如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您的情况属于工伤,就会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这一步依据的是《工伤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申请。 第三步是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等您的伤情相对稳定后,如果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就要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主要是确定您的伤残等级,这和您能获得多少赔偿密切相关。比如,伤残等级越高,赔偿数额通常也会越高。劳动能力鉴定需要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第四步就是正式申请劳动仲裁。您要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仲裁申请书要写明您和老板所在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内容。比如,您可以要求老板支付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赔偿。在仲裁过程中,您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安排开庭时间,通知您和老板所在单位参加仲裁庭审。庭审中,双方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据进行质证。最后,仲裁委员会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