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需要经过仲裁吗
在工作中受伤被认定为工伤了,和单位在赔偿方面有些分歧。不太清楚接下来的流程,想知道这种情况是不是一定得经过仲裁才能拿到赔偿,还是有其他办法,想了解关于工伤赔偿获取途径方面的具体规定 。
展开


工伤赔偿不一定必须经过仲裁。 首先,来解释一下相关法律概念。劳动仲裁就是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方面的争议时,由专门的仲裁机构来进行裁决的一种方式。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一般来说,如果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了工伤保险,等工伤认定下来后,大部分赔偿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出,这种情况下通常不需要仲裁。 但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可能需要进行劳动仲裁:一是用人单位没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二是双方在赔偿金额等方面产生分歧,无法协商一致。比如,单位觉得给的赔偿够了,可受伤职工认为赔偿太少,这种矛盾无法调和时,就可能要通过仲裁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工伤不仲裁不可以直接起诉。工伤要先依法进行工伤认定,依据工伤鉴定的等级对照《工伤保险条例》要求赔偿。走完劳动仲裁后,如果对结果不服,才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 另外,如果是对社保部门设定的工伤待遇有疑虑,可向上级部门提出复议或诉讼;若只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工伤赔偿争执,才通常会采取劳动仲裁。所以,要不要仲裁,要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双方协商的结果来定。 相关概念: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