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回去上班还能获得赔偿吗


工伤后回去上班依然可能获得赔偿。 首先,什么是工伤赔偿呢?简单来说,就是职工因为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患上职业病后,依法从单位或者工伤保险基金那里获得的补偿。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赔偿情况分多种。如果经过劳动能力鉴定达到伤残级别,即便恢复工作,也能依此等级申请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与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比如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对于一到四级伤残的劳动者,应当按照每月发放其伤残津贴的方式予以赔偿,津贴的数额分别为患者本人工资的90%、85%、80%和75%。五级和六级伤残的劳动者,若难以安排工作,用人单位也应按照每月发放其伤残津贴的方式予以赔偿,五级伤残的津贴标准为患者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的津贴标准则为患者本人工资的60%。 此外,如果工伤导致普通伤害未构成残疾级别,赔偿项目有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贴、基本生活护理费用、受伤期间正常薪酬待遇以及交通费用等。 总之,复工不影响依法获得工伤赔偿的权益,但要及时进行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并妥善保存相关证据,如医疗记录、劳动合同、工伤认定决定书等。工伤赔偿的具体数额将根据伤情严重程度、工资水平及当地法律法规等因素而定。 相关概念: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对因工伤致残的劳动者给予的一次性职业伤害补偿。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是工伤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六级伤残,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以及工伤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至十级伤残,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一次性支付的医疗保障费用。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指工伤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六级伤残,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以及工伤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至十级伤残,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的就业补助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