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上班还会给予赔偿吗


工伤后上班仍然是可以获得赔偿的。 首先,工伤认定后的医疗费等补偿,这是有保障的。按照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相关规定,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若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就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要是单位没缴纳工伤保险,那就得由单位来支付这笔费用。简单来说,就是不管怎样,治疗工伤的费用该有着落还是有着落的。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中有明确规定,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如果单位没交保险,单位就得担起这个责任。 其次,停工留薪期工资也不能少。在停工留薪期内,员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就算停工留薪期结束后去上班了,之前停工留薪期的工资单位也必须足额给员工。就好比你因为工伤休息了几个月,这几个月的工资和正常上班时是一样的,单位得按月发给你。 然后,如果工伤造成了伤残,经劳动能力鉴定达到相应伤残等级的,无论是否继续上班,都能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这是对因工伤导致身体有伤残情况的一种补偿。比如被鉴定为七级伤残,就能从工伤保险基金拿到13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而且,要是日后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还可以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像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就有相应的这两项补助金。 相关概念: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对因工伤致残的劳动者给予的一次性职业伤害补偿。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是工伤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用于工伤职工后续治疗等费用的补偿。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工伤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由用人单位支付的用于帮助工伤职工重新就业的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