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期间过时效会怎样?
我和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最近听说劳动关系有时效问题。我有点担心,如果劳动关系期间过了时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对我和公司之间的权益会有啥影响?我该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展开


在法律层面,劳动关系期间过时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时效,比较常见的是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仲裁机构保护其权益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里所说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发现自己在劳动关系中,比如工资发放、工作时间、解除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了损害。 如果在劳动关系期间,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过了,劳动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时,对方可以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进行抗辩。一旦仲裁委员会认定时效已过,劳动者的仲裁请求可能就得不到支持。不过,即使仲裁时效过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者就完全丧失了实体权利。劳动者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为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不能主动适用仲裁时效的规定。也就是说,法院不会主动去审查是否超过仲裁时效,只有在对方当事人提出时效抗辩时,法院才会进行审查。 为了避免劳动关系期间过时效带来的不利影响,劳动者在知道自己权益受到侵害后,应当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如果协商不成,要尽快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在规定的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