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划拨和国有出让的区别是什么?


国有划拨和国有出让是国有土地取得使用权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存在多方面的区别。 首先,概念不同。国有土地划拨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把土地给你用,可能免费,也可能让你交点补偿安置费。而国有土地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这就好比国家把土地租给你一段时间,你要付租金。 其次,取得方式有别。划拨土地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由政府根据相关政策和实际需求进行分配,一般是为了公共利益等特定目的,比如国家机关用地、军事用地等。出让土地则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常见的有招标、拍卖、挂牌等,土地使用者通过竞争来获得土地使用权。 再者,使用期限不同。划拨土地一般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除非遇到国家征收等特殊情况。而出让土地有明确的使用期限,居住用地最高年限为70年,工业用地最高年限为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最高年限为40年等。 然后,费用上有差异。划拨土地通常无需支付土地出让金,但可能需要支付一些补偿安置等费用。出让土地则需要按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金额通常较高,这也是土地出让的主要收入来源。 最后,转让条件不一样。划拨土地转让时,需要经过政府批准,并且可能要补交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出让土地在符合出让合同约定的条件下,一般可以自由转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