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期间在家工作的工资该如何计算?


产假期间在家工作,工资计算需要分不同情况来看。 首先,如果所在单位为你参加了生育保险: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一般来说,生育津贴就是产假工资。计算公式为,生育津贴 = 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规定的假期天数。例如,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是5000元,顺产产假是98天(不同情况产假天数有差异,后面会提到),那生育津贴就是5000÷30×98。不过要注意,这里是按正常产假情况计算,如果在家还额外工作,单位可能会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约定额外支付报酬。 其次,如果没有参加生育保险: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按照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这意味着单位要按照你休产假前的工资标准,正常发放工资。比如产假前月工资是6000元,那么产假期间每月工资也是6000元。同样,在家额外工作的报酬看单位和个人约定。 关于产假天数,单胎顺产98天,其中产前休息15天,产后休息83天;难产的,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自然流产女职工的产假,妊娠3个月以内自然流产或者宫外孕者,产假30天;妊娠3个月以上7个月以内自然流产,产假45天。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假期工资计算。比如保胎假,女职工按计划生育怀孕,经过医师开据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保胎休息的时间,按照本单位实行的疾病待遇的规定办理,也就是拿病假工资。病假工资的计算,先按休假时间(以6个月)为标准划分,再按职工连续工龄划档:连续工龄<2年者,病假日应得工资按职工病假日平均工资的60%计发;连续工龄≥2年且<4年者,病假日应得工资按职工病假日平均工资的70%计发;连续工龄≥4年且<6年者,病假日应得工资按职工假期日平均工资的80%计发;连续工龄≥6年且<8年者,病假日应得工资按职工病假日平均工资的90%计发;连续工龄≥8年者,病假日应得工资按职工病假日平均工资的100%计发 。产前假,如果女职工怀孕七个月以上(按28周计算),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工资按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 相关概念: 生育津贴: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简单说就是产假期间能拿到的一笔钱,保障生育女职工生活。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是法律赋予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休息权利。 病假工资: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时,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