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合同工伤如何赔偿?


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在工作中受伤,也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也就是说,未签合同的员工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 其次,如果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那么所有工伤赔偿金都应由单位承担。 赔偿的流程如下:第一步,要求单位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应当在受伤后三十日内提出;单位不申请的,受害人或其亲属应当在出事故受伤后一年内提出。申请认定工伤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必要资料。 第二步,住院治疗期间,所需的医疗费用、陪人费、生活费等都由单位支付,并且停工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第三步,在治疗完全结束后,做劳动能力伤残鉴定,并按伤残鉴定结论提出伤残赔偿。工伤赔偿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贴、护理费用、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待遇、交通和住宿费用、残疾辅助器具费用、生活护理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具体赔偿标准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工伤保险法规来执行。 最后,如果单位不给予合理赔偿,员工可到劳动部门的劳动仲裁办起诉维权。 相关概念: 双倍工资:指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工伤认定: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劳动能力伤残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