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劳动合同工伤如何赔偿?


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发生工伤,劳动者依然是可以获得赔偿的。 首先,要证明劳动关系。虽然没签劳动合同,但只要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就能按工伤赔偿标准赔偿。可以收集这些证据来证明: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 其次,清楚工伤赔偿标准。工伤赔偿标准也就是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是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依法应享受的赔偿项目和标准。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在此期间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一般工伤的具体赔偿项目和标准如下: 医疗费:要求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3款。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不是必须到签有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 交通食宿费: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要求是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法律依据为《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4款。 康复治疗费:标准是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相关目录和标准。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6款。依地方规定,康复治疗有时需经办机构组织专家评定。 辅助器具费:标准是各省、直辖市工伤辅助器具限额标准。要求是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安装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32条。 另外,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还可以主张一些权益,比如要求补签劳动合同;工作满一年仍未签订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要求补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补缴社会保险;补发未签订劳动合同第二个月开始的双倍工资等。 赔偿的基本程序是:先向所在地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必要资料。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应当在受伤后三十日内提出,单位不申请的,受害人或其亲属应当在出事故受伤后一年内提出。接着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之后计算赔偿数额,要求赔付。交过社保的由用人单位向工伤保险基金申请赔付,没交保险的由企业全额支付。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申请工伤赔偿纠纷仲裁维权 。 相关概念: 事实劳动关系:指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就是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依法应当享受的赔偿项目和标准的规定。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鉴定结果会影响工伤赔偿的具体数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