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关系工伤如何立案?


在雇佣关系中,雇员在执行雇主委派任务时遭受人身伤害,雇主通常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雇佣关系之外的第三方导致雇员人身受损,赔偿权利人可以选择向第三方要求赔偿,也可以选择向雇主索赔,雇主赔偿后可向第三方追偿。 雇佣关系工伤立案,一般有以下步骤: 首先,要明确雇佣关系工伤不能进行工伤认定,因为工伤认定是针对劳动关系而言的。雇佣关系中出现工伤情况,通常走民事诉讼程序。 第一步,准备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需要准备起诉状,起诉状里要写明原告(也就是受伤的雇员)和被告(雇主)的详细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还要有明确的诉讼请求,比如要求雇主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各项费用,并且要详细说明事实和理由,即受伤的经过、时间、地点等情况 。此外,还需要收集相关证据,比如能证明雇佣关系存在的证据,像雇佣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等;以及证明受伤情况的证据,如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 第二步,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是向被告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也就是雇主住所地的法院。 第三步,提交起诉材料。将准备好的起诉状和证据材料一并提交到法院立案窗口。法院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如果符合起诉条件,即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有明确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要是不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会裁定不予立案,并告知不予立案的理由,若对裁定不服,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四步,缴纳诉讼费。在法院通知立案后,按照规定缴纳诉讼费用。之后等待法院安排开庭,法院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通知书等相关文件,双方按要求参加庭审。 在选择处理方式上,也可以先尝试协商,这种方式快速但可能难以达成一致;或者找第三方介入调解,比较灵活;若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再选择诉讼。 相关概念: 雇佣关系:就是一方(雇员)为另一方(雇主)提供劳务,雇主支付报酬形成的关系。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管辖权:指的是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权力或权限,不同类型案件有不同的管辖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