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如何调解?


医患纠纷调解是一种解决医患双方矛盾的有效方式,有助于避免漫长的法律诉讼,快速、平和地解决问题。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医患纠纷调解的相关内容。 首先是医患双方自行调解。这是指医患双方直接进行沟通和协商,就争议的问题达成一致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灵活性高,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 其次是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是指通过中立的第三方人民调解委员会来调解医患纠纷。医患双方可以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安排专业的调解员,根据双方的陈述和相关证据,提出调解方案。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并符合本地区实际需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需要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 最后是行政调解。行政调解是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医患双方的申请,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规范,对纠纷进行调查和处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接到医疗纠纷投诉后,应当及时了解掌握情况,组织调查核实,根据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医疗损害鉴定,并自收到投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将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投诉人。 在调解过程中,医患双方都应当保持理性和冷静,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积极配合调解工作。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调解方案要谨慎考虑,确保其符合自己的利益和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