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致残怎么起诉要求赔偿?


工伤致残后起诉要求赔偿,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整个流程及相关要点。 首先,要知道工伤赔偿争议不能直接起诉到法院,必须先经过劳动仲裁机构审理并作出裁决。这是法律规定的前置程序。 接下来,讲讲起诉赔偿的流程。第一步是制作正式的起诉状。起诉状里要写清楚原告(也就是您自己)和被告(一般是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还要详细说明您的诉讼请求,就是您希望通过起诉得到多少赔偿等要求;同时要把事实和理由写明白,包括工伤是怎么发生的,经过了哪些处理等情况。 第二步,根据案件实际需要准备证据资料。比如工伤鉴定证明,这能确定您的伤残等级,是计算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劳动契约协议,也就是劳动合同,用来证明您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还有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定书,如果之前经过了劳动仲裁,这份裁定书也是重要证据。另外,像诊断书、病历等就医资料也很关键,能证明您受伤的情况和治疗过程。 最后一步,前往被告所在地或者受理此次争议的法院进行立案起诉。 这里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和相关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而且,如果当事人对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持有异议,须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的十五个自然日内提起诉讼,否则可能会丧失起诉权利。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是指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职工受到的伤害属于工伤范围的行为。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顺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