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昏迷时如何解除劳动关系?


员工昏迷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情。 首先要明确,职工患病后在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一般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除非职工具有重大过错。这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特殊困难时期的权益。 在一些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当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里说的医疗期,《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里有详细规定,比如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等。只有当员工过了规定的医疗期,且确实无法从事原工作和新安排的工作时,单位才有一定的解除劳动关系的权利。 另外,如果员工昏迷是因为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过失性情形(《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若要解除劳动关系,还需要遵循一定程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总之,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与昏迷员工的劳动关系,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操作,否则可能面临支付巨额赔偿金等法律后果。 相关概念: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过失性辞退: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存在重大过错行为,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非过失性辞退:是指劳动者本身并不存在主观过错,而是基于一些客观原因,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