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会做伤残鉴定吗?
我在工作中受伤了,现在和单位在工伤赔偿方面存在分歧,想申请劳动仲裁。但不清楚劳动仲裁过程中会不会做伤残鉴定,希望了解下具体情况,比如相关流程和依据是什么。
展开


在劳动仲裁过程中,仲裁机构本身一般不会直接进行伤残鉴定。以下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伤残鉴定通常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在工伤相关的纠纷中,如果涉及伤残赔偿等问题,需要先进行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是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的,一般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在15日内作出)。比如,你在工作时因机器故障受伤,单位或者你自己需要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由该部门判断是否属于工伤。 其次,在认定为工伤后,且伤情稳定的情况下,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伤残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其会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然后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一般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必要时可延长30日。例如,你的工伤导致手部骨折,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就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来确定伤残等级。 最后,在完成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后,如果与用人单位就赔偿等问题发生劳动争议,才会进入劳动仲裁程序。比如单位不认可伤残鉴定结果而不愿意按照相应标准赔偿,此时你就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单位给予合理赔偿。 法律依据主要是《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如第二十条规定了工伤认定的时限,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