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约定工资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找了份工作,和老板口头约定了工资待遇,但没签书面合同。现在担心老板到时候不认账,我想知道这种口头约定的工资在法律上到底有没有效力呢?要是老板不按约定发工资,我该怎么办?
展开


口头约定工资在一定情况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从法律概念上来说,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而合同的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口头约定工资其实就是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关于劳动报酬的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这表明,法律是认可口头形式的合同的,所以口头约定工资从法律依据上是有其合法地位的。 然而,在实际的劳动法律关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虽然法律没有否定口头约定工资的效力,但书面劳动合同能更清晰地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只有口头约定工资,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可能会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因为口头约定很难有直接的证据来证明具体的工资数额、支付方式等内容。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劳动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口头约定工资的存在和具体内容。如果无法提供有效证据,可能会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所以,虽然口头约定工资有法律效力,但为了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劳动者最好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明确工资待遇等重要条款。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