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签第三方是否算劳动主体变更?
我所在的公司要求转签第三方,我不太清楚这是否意味着劳动主体发生了变更。我担心转签后自己的权益会受到影响,比如工龄计算、福利待遇等方面。想具体了解下转签第三方在法律上对于劳动主体变更的认定,以及可能对我权益产生的影响。
展开


转签第三方通常算劳动主体变更。以下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劳动主体在劳动法律关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劳动主体主要指的是劳动关系中的双方,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当转签第三方时,原本的用人单位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企业变成了第三方企业,这在本质上改变了劳动关系中的一方主体,所以一般情况下会被认定为劳动主体变更。 其次,从法律规定和实践情况来看: - 如果是员工辞职然后与第三方企业签定新的劳动合同。第三方企业在发给员工的要约中明确规定,只有员工向原企业提出辞职,要约才能生效。这种情况下,原企业无需为此支付经济补偿金,但第三方企业通常会给员工较高待遇以获取其同意。这属于劳动主体的变更,因为员工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终止,与新的第三方企业建立了新的劳动关系。 - 若企业与员工协商终止劳动合同,然后签订协议,约定由第三方企业负担向员工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此时,员工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结束,与第三方企业建立新劳动关系,也是劳动主体的变更。 - 三方协商转让,约定由第三方企业承继原企业在劳动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但第三方企业可以与员工进行协商变更。这种方式下虽然有一定的权利义务承继,但劳动关系的一方主体从原企业变为了第三方企业,同样属于劳动主体变更。不过这种方式一般会约定员工的工龄继续计算,并且在原合同项下的权利应当得到保障。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在不尊重当事人真实意愿表达的情况下,强行进行劳动关系的转移,这种做法是非法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也就是说,劳动主体变更需要建立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