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有哪些相关法律法规?
我最近和公司产生了劳动纠纷,打算申请劳动仲裁,但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太了解。我想知道在劳动仲裁过程中,都有哪些法律法规是会涉及到的,它们具体有什么作用,我该依据哪些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展开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劳动领域的基本大法。它涵盖了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等诸多方面的规定。例如,它规定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了劳动者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这些规定,劳动者在劳动仲裁中就可以依据《劳动法》来主张自己的权益。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比如,它明确了用人单位在何种情况下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以及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等。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方面产生争议时,这部法律是重要的仲裁依据。 再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专门针对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的法律。它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仲裁程序、仲裁时效等内容。该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就提醒劳动者要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避免超过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等,它们对劳动仲裁的具体操作流程和细节进行了规范,进一步保障了劳动仲裁的公正、高效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