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资产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人随资产走”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它通常指在企业资产转让、企业改制、合并、分立等情况下,企业的员工随着相关资产的变动而由新的主体接收并继续履行劳动关系等情况。下面我们从不同的法律场景来分析其法律依据。 在企业合并、分立的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这就意味着,当企业出现合并或者分立时,员工的劳动关系不会因为企业主体的变化而终止,而是由承继原企业权利和义务的新单位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例如,A公司分立为B公司和C公司,A公司的员工与A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将由B公司或者C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履行,员工随着企业资产的分割和转移到新的用人单位,这里就体现了“人随资产走”。 在企业资产转让方面,虽然没有直接规定“人随资产走”的条文,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资产转让涉及到企业整体经营的转移,也会考虑员工权益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资产转让导致员工工作单位发生变化,新的用人单位接收员工,通常需要与员工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如果原用人单位在资产转让时未妥善处理员工劳动关系,导致员工权益受损,员工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支付经济补偿等。 从本质上来说,“人随资产走”背后的法律逻辑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企业资产发生变动的过程中,员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企业的行为而受到损害。无论是企业合并、分立还是资产转让,都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员工的劳动关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如果企业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员工权益,员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