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的处罚是怎样的?


当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时,相关处罚如下:首先,从民事责任角度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若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这就好比给用人单位一个法律上的‘命令’,要求其支付工资。 其次,劳动行政部门也会介入。依据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也就是说,如果单位拖着工资不给,被责令限期支付后还不支付,那就要额外给劳动者一笔赔偿金。 另外,因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是对劳动者因单位拖欠工资而遭受损失的一种补偿方式。 在刑事责任方面,如果用人单位有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那么就会触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此时就需要根据犯罪情节进行定罪量刑。 总之,法律对拖欠工资的行为有多种处罚方式,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遇到这种情况,要积极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相关概念: 支付令:是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依法作出的督促债务人为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文书。简单理解,就是法院要求对方还钱的一种法律文件。 经济补偿: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是对劳动者在单位工作贡献等方面的一种经济上的认可和补偿。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