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下不存在劳动关系?


在探讨不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形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双方形成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几种常见情形。 首先是民事雇佣关系。民事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佣人提供劳务,雇佣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它和劳动关系不同,民事雇佣关系更强调的是劳务的提供和报酬的支付,双方的关系相对比较松散,不存在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例如,你请了一个钟点工来家里打扫卫生,你和钟点工之间就是民事雇佣关系,不是劳动关系。依据《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定,这种关系主要受合同法的调整,而不是劳动法律法规。 其次是劳务外包。劳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公司内的部分业务或职能工作内容发包给相关的机构,由其自行安排人员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业务或工作内容。在劳务外包中,劳动者是和外包公司签订合同,与发包企业不存在劳动关系。比如,一家企业把食堂的运营外包给了一家餐饮公司,餐饮公司派来的厨师和这家企业之间就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和餐饮公司有劳动关系。 再者是在校学生实习。在校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一般不认定为劳动关系。因为学生的主要身份还是学生,实习是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完成学业要求。例如,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实习,企业和学生之间通常不会形成劳动关系。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还有退休返聘。退休人员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后,再到用人单位工作,双方之间也不存在劳动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因为退休人员已经退出了劳动领域,享受了相应的社会保障,再次参加工作主要是基于劳务的提供。 最后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作。如果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基于平等的合作关系进行某项工作,也不存在劳动关系。比如两个摄影师合作完成一个摄影项目,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一方为另一方提供劳动的劳动关系。 总之,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包括双方的权利义务、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等。如果你对自己的情况是否属于劳动关系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