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不给有几种方法能要回来?


当遇到工资被拖欠的情况,有多种合法途径可以尝试要回工资。 首先是与用人单位协商。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温和的方式。劳动者可以直接找老板或者相关负责人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求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简单快捷,能够避免双方关系过度恶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通过协商,依据这条法律规定,向用人单位说明其行为的违法性,促使其支付工资。 其次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行为。劳动监察部门是政府专门处理劳动纠纷的机构,他们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处罚。投诉时,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便劳动监察部门更好地了解情况。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再者是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协商和投诉都没有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准司法程序,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申请仲裁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最后,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理,并作出最终判决。判决生效后,如果用人单位仍然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强制执行的程序和措施,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