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无赖员工恶意仲裁怎么办?


当遇到无赖员工恶意仲裁的情况时,您不必过于担忧,可通过以下合法途径进行应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恶意仲裁。恶意仲裁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目的,利用仲裁程序,故意提起仲裁来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在劳动仲裁领域,员工可能通过编造事实、伪造证据等方式来申请仲裁,以获取不合理的利益。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相关证据的留存工作。 当面临恶意仲裁时,用人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收集证据。收集能证明员工恶意仲裁的证据,比如员工工作表现不佳的记录、违反公司规定的相关文件、公司与员工沟通的记录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仲裁庭了解真实情况,做出公正的裁决。 二是在仲裁过程中,要遵守仲裁程序,按时参加仲裁庭审,积极进行答辩。在庭审中,清晰、准确地阐述公司的观点和立场,对员工的不合理诉求进行反驳。 三是如果仲裁结果不合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三)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总之,遇到无赖员工恶意仲裁时,用人单位要保持冷静,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