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房屋类型是禁止抵押的?


在我国,有多种类型的房屋是禁止抵押的。 首先,权属有争议的房屋不能抵押。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房子到底归谁还不清楚,存在纠纷。《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不得设定抵押。如果拿这种房子去抵押,一旦纠纷解决后房屋权属改变,会让抵押权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其次,用于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福利事业的房屋禁止抵押。这些房屋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求而建的,比如学校、医院等。《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提到,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不得抵押。若抵押了,可能影响到公共服务的正常开展。 列入文物保护的房屋也不能抵押。这类房屋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法律特别保护。依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抵押可能会影响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已依法公告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屋禁止抵押。因为房子即将被拆迁,其价值和状态不稳定,再抵押会给抵押权人带来很大风险。《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明确此类房地产不得设定抵押。 被依法查封、扣押、监管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的房屋同样不能抵押。这些房屋的权利受到了限制,抵押人无法自由处分,自然不能用于抵押。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禁止抵押房屋类型。未结清贷款的房产,比如处于按揭状态的房子,银行已拥有他项权利,不能再抵押。部分已购公房,无法提供购房合同或购房协议,或不能提供央产房上市证明的,也不能抵押。未满5年的经济适用房,按政策不允许上市交易,银行无法取得他项权利证,不能抵押。未取得房产证的小产权房,居住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处置房产,也不能抵押。 相关概念: 他项权利:是指在土地、房屋、森林等不动产上设定的抵押权、地役权等权利。简单讲就是除了所有权人之外其他人对这个不动产享有的权利。 经济适用房:是指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安排建设的住宅。由国家统一下达计划,用地一般实行行政划拨的方式,免收土地出让金,对各种经批准的收费实行减半征收,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办理相关证件,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所以叫做“小产权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