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为什么不能签劳动合同?
我是一名在校学生,最近看到一些招聘信息很心动,但又听说在校学生不能签劳动合同,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具体的法律原因,以及是不是所有在校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签劳动合同。
展开


在校学生不能签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从主体资格角度来看,在校学生的主要身份是学生,其职业是进行全日制学习,尚未完全进入社会就业阶段,不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者的主体身份。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其次,对于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而言,在未取得毕业证书之前,尚不具备签订劳动合同所必需的主体资格。在此种情况下,他们与企业之间并不构成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法律关系,而仅属于劳务雇佣性质。毕业生应当优先选择签订三方协议,待达到法定毕业要求并取得相关证书后,方能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另外,从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角度,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在校学生未满十六周岁,即便想签订劳动合同也是不被法律允许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一般情况下在校学生不能签订劳动合同,但如果该学生已完成学业,只是尚未领取毕业证书,且已经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这种情况下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