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离职后还会给予赔偿吗


工伤离职后是可以获得赔偿的。 首先,要明确工伤保险的赔偿是基于工伤事故本身,而不是劳动者的在职状态。也就是说,只要劳动者被认定为工伤,无论在职还是离职,都有权利获得相应的赔偿。 对于工伤造成伤残的情况,一般可以申请以下几种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及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致残程度达到七级至十级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照伤残级别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具体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这个补助金通常在劳动关系持续期间获批支付。 当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时,由工伤保险基金负责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则需承担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支付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与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自行制定。 此外,除了上述与伤残相关的补助金外,工伤离职后还可能获得其他赔偿,比如医疗费(工伤治疗所需的费用,符合相关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工伤治疗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这些费用根据实际需要和治疗情况,由工伤保险基金或用人单位支付 。 如果在申请补偿过程中出现争议,解决途径有很多。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还能申请调解、仲裁,甚至提起民事诉讼以解决争议,当然也可以先尝试通过协商方式解决问题。 相关概念: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对因工伤致残的劳动者给予的一次性职业伤害补偿。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于工伤职工离职后进行后续医疗康复等费用。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帮助工伤职工离职后能更好地重新就业、过渡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