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在离婚时法院会进行分割吗?


小产权房在离婚时的分割问题确实与普通商品房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小产权房。小产权房通常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没有国家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只有乡镇政府或村委会颁发的“房产证”。这类房屋在法律上存在一定的瑕疵,因此其产权问题较为复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进行分割。然而,小产权房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分割时面临一些法律障碍。 一方面,由于小产权房没有合法的产权证明,法院在处理这类房产时通常会持谨慎态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于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完全取得所有权的房屋,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因此,法院在处理小产权房分割问题时,可能会判决由一方继续使用,而不会直接判决房屋的所有权归属。 另一方面,如果双方对小产权房的分割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可能会建议双方通过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法院可能会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双方的居住需求、经济能力等因素,判决由一方继续使用房屋,并给予另一方相应的经济补偿。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产权房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法院在处理这类房产时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因此,建议双方在离婚时尽量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小产权房的分割问题,以避免法律风险。 此外,如果小产权房涉及拆迁补偿等问题,双方也应当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拆迁补偿款的分配方式,以避免未来产生纠纷。 总之,小产权房在离婚时的分割问题较为复杂,法院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由一方继续使用,而不会直接判决房屋的所有权归属。建议双方在离婚时尽量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小产权房的分割问题,以避免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