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固定工资的情况下工伤怎么赔偿?
我工作一直没有固定工资,收入时高时低。最近在工作中受了工伤,不知道这种没有固定工资的情况,工伤赔偿该怎么计算。我很担心赔偿金额会因为工资不固定而受影响,想了解一下具体的赔偿办法和依据。
展开


在没有固定工资的情况下发生工伤,赔偿计算是有相应法律规定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工伤赔偿与工资挂钩,工资是计算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对于没有固定工资的劳动者,如果能提供过去12个月的工资收入记录,就按照这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确定本人工资。比如,过去12个月工资总和是6万元,那么平均月工资就是5000元,以此作为赔偿计算的基数。 若工作不满12个月,就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来计算平均工资。例如只工作了6个月,这6个月工资总和是3万元,平均月工资就是5000元。 要是无法提供工资收入证明,就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举个例子,如果是建筑行业的工人,就参考当地建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 在确定了本人工资后,不同的工伤赔偿项目计算方式也不同。像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等。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所以,没有固定工资并不影响工伤赔偿的计算,关键是要依据法律规定合理确定工资基数。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