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弄丢了还能仲裁吗


合同弄丢了仍然是可以申请仲裁的。首先要明确,在劳动纠纷中,即便劳动合同丢失,也不影响申请劳动仲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关系才是关键的决定性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所以,即便合同丢了,只要能证明劳动关系,就有机会在仲裁中获胜。 接下来讲讲需要准备的证据材料。能够证实劳动者所从事工作内容的具体证据得准备好,例如电子文档、相关资料以及与公司相关的其他相关文件;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带有工作身份标识的物品也很重要,像工作信笺、员工证件、员工制服等所有与公司有关联的物件;向劳动者发布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企业文件,例如员工手册、财务规定、员工名单等,最好是加盖公章或以印刷形式呈现的完整套装或册子;劳动者与公司高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记录,如工作安排、书面通知、电子邮件等;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尝试与公司主管领导进行对话,并对谈话过程进行录音,同时在录音材料中明确提及领导姓名;此外,还可以寻求其他离职员工的证言,以此来证明自己曾在该公司任职。总的来说,只要与公司有关的材料(如工作署名的文件)都可以作为有效的证据提交。 另外,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自当事人知晓或应当知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要注意不要超过这个时效。 申请仲裁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等事项。如果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相关概念: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即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行使权利,即丧失提请仲裁以保护其权益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