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否可以强制性调岗?


在我国法律体系下,公司一般是不可以随意进行强制性调岗的。这涉及到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问题。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工作岗位属于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就意味着,如果公司要对员工进行调岗,必须与员工进行协商,并且达成一致意见,同时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从法律原理上讲,劳动合同是双方自愿签订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任何一方都不能擅自变更合同内容。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公司可能有一定的调岗权利。比如,当出现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调岗,但也需要遵循合理、必要的原则。如果调岗是因为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公司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原工作岗位,并且新岗位与员工的能力、技能等相匹配,同时薪资待遇等方面不能有不合理的降低。 如果公司未经员工同意,擅自进行强制性调岗,这可能构成违约行为。员工有权拒绝到新岗位工作,并要求公司按照原劳动合同履行。如果公司因此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公司的解除行为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员工可以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所以,公司一般不能强制性调岗,必须遵循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员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了解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