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否可以对员工进行调岗?


在我国,企业对员工调岗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企业是否有权利进行调岗。 从法律角度来看,劳动合同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确定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意味着,如果企业要对员工进行调岗,原则上需要和员工协商,并且达成一致意见,同时要以书面形式来确定这个变更。比如,企业想把员工从销售岗位调到客服岗位,就应该和员工好好沟通,在员工同意的情况下,签订书面的变更协议。 不过,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企业无需与员工协商一致也能进行调岗。例如,当出现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里虽然说的是解除合同,但前提是客观情况变化导致原合同无法履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合理调岗也是符合法律精神的。像企业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政府政策调整等)导致原有的业务无法开展,必须调整部分岗位,这就属于客观情况重大变化。 另外,如果员工不能胜任工作,企业也可以进行调岗。《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当企业有充分证据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当前工作时,是可以对其进行调岗的。比如员工的业绩长期不达标,经过培训后依然无法完成工作任务,企业就可以考虑给员工调岗。 总之,企业调岗需要遵循法律规定,不能随意进行。如果企业未经合法程序就强行调岗,员工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