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因业绩不达标进行考核,员工可以要求赔偿吗?


在探讨公司因业绩不达标进行考核,员工是否可以要求赔偿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公司考核制度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这意味着公司的考核制度必须是经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并且要向员工公示或者告知员工。如果公司没有遵循这些程序,那么该考核制度在法律上可能是无效的。 接下来,我们看业绩考核标准的合理性。业绩目标应该是在员工经过努力后有可能达到的,不能设置得过高,让员工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完成。要是公司设定的业绩目标明显不合理,导致大部分员工都难以达标,那么这种考核就可能存在问题。比如,同行业类似岗位的平均业绩水平是每月完成10单业务,而公司却要求员工每月完成50单,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以不合理的考核标准来扣减员工工资或者对员工进行其他处罚,员工是可以主张权益的。 如果公司的考核制度不合法或者考核标准不合理,员工可以先与公司进行协商,要求公司纠正错误,恢复工资待遇或者给予相应的赔偿。如果协商不成,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员工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都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员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然而,如果公司的考核制度合法合规,考核标准合理,员工确实因为自身原因未能完成业绩目标,那么公司按照规定进行考核,一般是不构成违法行为的,员工要求赔偿可能就不会得到法律支持。所以,关键在于判断公司考核制度和标准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