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拖欠工资超过三年还能要回来吗


公司拖欠工资超过三年,还是有可能要回来的,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来说说劳动仲裁时效的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过了一年没申请仲裁,可能会面临仲裁时效的问题。不过,如果在这三年期间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仲裁时效是可以中断或中止的。比如,你一直向公司主张权利,像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找公司要工资,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又或者公司同意履行义务,那么仲裁时效就会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要是因为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导致你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会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即使过了仲裁时效,也不意味着工资就完全要不回来了。你还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公司限期支付劳动报酬。而且,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另外,如果公司愿意支付,即便过了时效,法律也不会禁止。所以,你现在要做的是先收集能证明你和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公司拖欠你工资的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聊天记录等。然后可以尝试和公司协商,看能否解决问题;协商不成的话,再考虑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寻求法律援助走法律途径。 相关概念: 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在这个期限内不申请仲裁,可能会失去通过仲裁获得权益保护的机会。 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仲裁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仲裁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仲裁时效中止:是指在仲裁时效进行中的某一阶段,因发生法定事由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仲裁时效期间,待阻碍时效进行的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仲裁时效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