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支工资与借支工资有什么区别?
我不太清楚预支工资和借支工资到底有啥不同。之前公司说给我预支工资,后来又说是借支。我就想知道这两者到底有啥不一样,对我个人权益会有啥影响,希望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的人能给我讲讲。
展开


预支工资和借支工资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相似性,但在法律性质、目的、主体地位、偿还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从法律性质上看,预支工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就未来劳动报酬提前支取的一种约定,本质上属于工资的提前发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预支工资是在符合工资支付规定的基础上,对支付时间的一种调整。而借支工资则更类似于借贷关系,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借款,双方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借款关系一般不受工资支付相关法律的严格约束,而是遵循一般的民事借贷规则。 在目的方面,预支工资通常是劳动者因生活急需,如突发疾病、家庭变故等原因,向用人单位请求提前支取未来的劳动报酬,以解决临时性的经济困难。而借支工资的目的可能更为多样化,既可能是用于生活需求,也可能是用于其他与工作相关或无关的事务。 主体地位上,在预支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仍然是基于劳动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者的预支行为是基于其未来的劳动付出,用人单位支付预支工资也是基于劳动关系的存在。而在借支工资形成的借贷关系中,双方的地位更类似于平等的民事主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偿还方式上,预支工资一般会在后续的工资发放中进行相应扣除,扣除的金额和方式通常会在双方的约定中明确。这种扣除是基于工资支付的安排,是合理合法的。而借支工资的偿还方式则较为灵活,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可能是一次性偿还,也可能是分期偿还,偿还的资金来源不一定局限于工资。 总之,预支工资和借支工资存在明显差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