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病假工资是如何计算的?
我生病了需要请病假,但是不太清楚按照劳动法规定,病假期间的工资该怎么算。我担心公司给我算少了,也不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工资才合理。所以想了解一下劳动法里关于病假工资计算的具体方法。
展开


在劳动法领域,病假工资的计算是有相关规定的。首先我们要明白,病假工资其实是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这里提到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是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等情况制定的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也就是说,无论企业的病假工资计算方式如何,支付给员工的病假工资底线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在实际操作中,不同企业可能有不同的病假工资计算方式。有些企业会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来计算。比如劳动合同中约定,病假工资按照员工正常出勤月工资的一定比例来发放,像60%或者70%等。只要这个约定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就是合法有效的。另外,还有些企业会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来确定病假工资的比例。工作年限越长,病假工资的比例可能就越高。比如工作不满2年的,可能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工作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计发等。这种计算方式也是常见的,并且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总之,劳动者在遇到病假工资计算问题时,要先了解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再结合自身情况和企业的相关规定来确定自己应得的病假工资。如果发现企业支付的病假工资不符合法律规定,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