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停产了该如何维权?


当企业停产时,员工等相关权益主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维权。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键的法律概念。经济补偿是指在某些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的一笔费用,用于弥补劳动者因劳动关系变动所遭受的损失。工资支付则是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合同终止。第四十六条规定,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此外,《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如果企业停产,员工可以先与企业进行协商。尝试与企业管理层沟通,了解停产原因和后续计划,要求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经济补偿等。在协商过程中,员工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会议纪要等证据。如果协商不成,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要求企业改正并支付相应的费用。员工需要准备好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相关证据材料,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另外,员工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准司法程序,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进行裁决。员工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企业不履行仲裁裁决,员工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最后,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员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总之,企业停产时,员工要及时了解自己的权益,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