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同和欠条,该如何应对欠薪问题?


在没有合同和欠条的情况下遇到欠薪问题,不用过于着急,是有办法来维护自身权益的。 首先,虽然没有合同和欠条,但要先想办法证明你和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有不少,比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像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还有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 接下来是解决欠薪问题的途径。可以先尝试和用人单位友好协商,直接向他们索要工资,这是比较平和的方式。 如果协商不成,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规定,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依法展开调查,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要是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若逾期不支付的,会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另一个途径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时要提交前面收集到的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并且要注意,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不过,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要是对仲裁结果不服的,除一裁终局的裁决,单位不能起诉的外,其它裁决任何一方对裁决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 相关概念: 事实劳动关系:指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劳动行政部门:是政府中负责劳动行政管理的部门,主要职责包括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