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假工资不给该怎么处理?


在工作中,病假是劳动者因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工作时享有的合法权益,病假工资也是劳动者应得的报酬。当遇到公司不给病假工资的情况时,可以通过以下多种途径来处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法律对于病假工资的规定。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这意味着,只要劳动者按照规定请了病假,就有权获得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的工资。 当发现公司不给病假工资时,第一步可以尝试与公司进行沟通协商。毕竟很多时候可能是存在误解或者疏忽。劳动者可以以友好的方式向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或者直接上级说明情况,出示自己的病假证明等相关材料,要求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病假工资。在沟通时,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以备后续可能的需要。 如果与公司的协商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负责监督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政府部门。劳动者可以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病假证明、工资条等,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公司不给病假工资的问题。劳动监察部门会根据劳动者提供的线索进行调查,如果发现公司确实存在违法行为,会责令公司限期改正,并支付相应的病假工资。 除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外,劳动者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劳动者需要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并附上相关证据。仲裁委员会会在受理后安排开庭审理,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辩论,并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处理病假工资不给的问题时,证据的收集至关重要。劳动者要注意保存好病假条、病历、诊断证明、请假申请、工资条等相关材料,这些材料将有助于证明自己的病假情况以及公司未支付病假工资的事实。 此外,劳动者在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守法律法规,按照合法的程序进行。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冷静,避免与公司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总之,当遇到病假工资不给的情况时,劳动者要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